2022年以来,核准制与注册制共有107家企业主动撤材料,
创
业板撤单
数量占比近半。
本文主要对2022年以来撤回申报的情况以及主动撤回企业的特征进行分析。
2022年以来,截至6月23日,
国内A股市场共撤回IPO申请107家(不含审核被否企业)
。其中,主板24家;科创板19家;创业板51家;北交所13家。
2022年以来,
上交所科创板新受理首发申请45家
,
19家公司主动撤回申报文件而终止
。其中,金智教育、紫光照明、长威科技、芯龙技术、中数智汇、百合医疗、华之杰7家公司在注册环节主动撤材料而终止。
2022年以来,
深交所创业板新受理首发申请85家,51家公司主动撤回申报文件而终止
。其中,力同科技、倍特药业、弘成立业3家公司在注册环节主动撤材料而终止。
2022年以来,
北交所新受理首发申请49家,13家公司主动撤回申报文件而终止
。
从拟IPO企业申请上市板块看,
创业板占据了2022年以来主动撤回材料企业的“半壁江山”(占比48%)
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,选择申报创业板IPO的企业较多,巨大的基数导致主动撤回终止审核企业的上升;另一方面,因为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了拟IPO企业业绩。同时,有部分企业对于注册制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,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提交了上市申请。
从撤回材料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撤回的企业数量企业最多,有16家;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第二,有14家;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第三,有9家。
从撤回材料企业的地区分布来看,
广东省撤回的企业数量最多,有26家;其次为江苏,有11家;北京、上海、浙江,均为10家
。
除了拟上市公司,中介机构恐怕也是终止审查中的“失意人”。
从中介机构撤材料情况来看,
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别是海通证券(8家);国泰君安(7家);华泰联合、中信证券(6家)。
会计师事务所中,
天健有21个项目撤材料;大华有15个项目撤材料;立信有14个项目撤材料。
天健撤材料的项目最多,这与该所市场份额位居首位有关。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如何保证其参与IPO项目的质量,将成为该所需要直面的新问题。
律师事务所中,
中伦有13个项目撤材料;德恒有12个项目撤材料;锦天城有11个项目撤材料。
梳理撤单企业原因,
不符合板块定位;
报告期公司业绩大幅下滑,甚至亏损,不满足上市条件;报表项目异常变动,不能合理说明原因;申报材料存在问题,未能回复监管问询;经营战略及上市计划调整;公司合规性问题未解决,影响发行条件等
是大多是企业撤单的共性问题。
今年以来,107家企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,说明在当前注册制下,
监管层对于拟IPO企业并没有降低监管要求,反而更加严格
。因此,
建议拟上市企业摒弃“冲一把、试一试”的心态,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再提交上市申请。